2)第三章 返回封地,老朱称赞_皇兄何苦如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系统也太不懂遮掩了。

  看来以后购买商品要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

  回过神来,朱楹开始盘算土豆种在哪里比较合适了。

  虽然他住在平凉府,可是就这样将土豆种在城外或者城内。

  等系统奖励的百姓越来越多,到时候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想了半天,最后决定将土豆种在封地上。

  封地在平凉一处鸟不拉屎的地方,压根就没有人烟。

  也不怕暴露出去。

  唯一的劣势就是封地在边疆,残元势力时不时南下。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毕竟有平凉侯费聚在,手握重兵。

  费聚不行,还有宋晟坐镇凉州。

  宋晟战功赫赫,被誉为西域第一名将,几乎打穿了西北周边所有势力。

  决定好后,朱楹连忙写了一封奏折,向老朱言明自己返回封地。

  也不怕老朱会反对,毕竟儿子不怕艰辛,要去边疆为大明镇守,这是值得称赞的好事。

  怎么可能不允许?

  上奏折后,朱楹又写信告知了平凉的知州和总兵。

  知州和总兵不敢阻拦,就这样朱楹带着麾下一路返回了封地。

  金陵,紫禁城,御书房。

  一身龙袍,面容威严的老人正在批阅奏折。

  伺候在老人身边的张公公一脸小心翼翼。

  这老人正是大明的建立者朱元璋。

  开局一个碗,打下了赫赫江山。

  此时的太祖皇帝年过六十,精力不比以前,但依然事必亲躬。

  再加上马皇后和太子朱标接连去世,老朱更喜怒无常了。

  稍不如意就要大发一通脾气。

  连带着伺候在跟前的太监都心惊胆战。

  老朱皱眉扫视了一眼手中的奏折,淡淡道:“你陪同安王就藩,他可说过什么?”

  “安王殿下并没有说什么。”张公公看了一眼老朱,又小心翼翼道:“只是殿下有些失落。”

  “哼,失落?”

  老朱将奏折拍在了案桌上,冷哼一声:“他当然失望了,一看封地田地全是荒田,可不得失望?”

  “大明初立,百姓还吃不饱穿不暖,咱除了荒田还能给他什么?”

  “除了老百姓自家的良田,哪里来的良田分给他。”

  “不能为了他,就去占用老百姓的田地吧?与民争利,下下之策。”

  说完后,老朱又拿起奏折,脸上全是欣慰:“本来咱还以为这小子会赖在平凉府等王府建好。”

  “结果给了咱一个大大的惊喜,这小子居然上奏要返回封地了。”

  “这小子出生在大明建立后,自小锦衣玉食,现在外出就藩,俸禄就一千石头,怕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但是,这才是咱的儿子!”

  “咱什么苦没吃过?要过饭当过和尚,既然是咱的儿子,自然也能过得这种日子。”

  “没想到咱这儿子还能有这态度,希望这个小子不是装模作样吧。”

  说到这里,老朱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你之前说在就藩的途中,还有很多流民来投奔他,那些流民查的怎么样了?”

  张公公点头,“回陛下,老奴派人查了,得知河南发生水患,不少百姓流离失所。”

  “投奔安王殿下的这些流民应该是从河南而来,至于多久接触的,老奴没有查出来。”

  请收藏:https://m.pop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